合肥家义园装修公司地址古镇换新颜产业展新
2025年05月06日 热点资讯
赤镇座落于全椒县西南方,是二郎口镇一个村,由原赤镇街道、赤东村、信心村合并而成。赤镇耕地面积八仟多亩,人口六千多人。
解放前,赤镇又名赤石埠,地处滁河北岸,水旱码头,是全椒四大名镇之一。民国期间,赤镇为军事要道,在此驻扎了一个以刘子清为团长的地方民团。当时,赤镇设有一个官方盐局,一所基督教福音堂和一座赤镇都天大庙。
赤镇老街北从西关闸入口,闸门头上有四个大字“椒陖重镇”;从西关向南至滁河边,从滁州沿街至赤镇码头,二者为中街;从码头街至滁河大庙街为东街,东街码头大门上也有四个大字“紫气东来”。
每逢农历一、四、七,和县西埠、含山召关、巢湖苏家湾以及本县古河,马厂、襄河等地的商贩,纷纷涌向赤镇赶集,最高峰可达万人以上,人山人海。街道两旁店铺琳琅满目,店铺各异,如福顺东、於福和、泰康祥、义园西等有百余家之多。赶集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卖唱,耍猴、玩把戏,有草行、米油行、木竹行、当铺、旧货行等等。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赤镇码头更加热闹繁华,清朝建造的三丈高码头大门楼,门楼宽近八米,三十四级石头台阶直通渡口,并有精美雕刻,壮观好看。码头两旁停靠大小船舶上百条,有的扬帆而去,有的背纤而来,整天的号子声,喧哗声响彻远方,繁忙的景象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解放后,赤镇也是太平区公所所在地,是全区六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时间的变迁,“撤乡并镇,把赤镇化为二郎口镇的一个村”的举动,改变了赤镇的“命运”。赤镇由一个繁华的古镇变成了一个村,老赤镇经商人,纷纷迁往外地经商,从前那种繁华热闹的集镇,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街道管理不当,“弯曲杂乱五里街,坑凹路面行车少。天晴车来灰满天,雨天街洼白浪滔。”这样的景象成了前两年赤镇街道的写照。
然而,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赤镇于2019年,迎来了重新发展的生机。根据省级文明村建设的决定,国家拨款2800多万元,对赤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建设。
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赤镇街道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沥青道路贯穿五里长街,街道拓宽至九米,道路两侧均用水泥仿砖覆盖。同时,赤镇街道还修建了六个公厕,两个文化广场。靠街的六个村民组,同步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节能路灯二百余盏,水泥路通达所有背街巷道,真正实现了路面硬化,路旁亮化,空地绿化的建设目标,彻底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局面。
赤镇老街通过石板路面铺设,和仿青砖路面的美化,配上仿古的路灯,别有一番风味,过去的老街门面也在规划改造中。赤镇街的改造建设给赤镇人民带来满满的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
说到赤镇,不得不说知名的特色产业“赤镇龙虾”,经过改造,赤镇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江苏,合肥,滁州等地龙虾商贩的到来。二十多家商贩驻扎赤镇收购龙虾,每日交易量达数吨,全年收龙虾约六千吨左右。
二十余种龙虾饲料品牌,云集赤镇,销往周边各地,年销售量达数万吨。目前赤镇也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龙虾、龙虾饲料销售中心之一。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也变好了。现在的赤镇街道,文化广场,农民大舞台节目不断,吹拉弹唱,舞蹈民俗,文化娱乐氛围十分浓厚,整个街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今的赤镇,不仅建设成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前进,人民收入日益见长,乡亲的口中,在外的老乡,都发自肺腑地感叹“还是家乡赤镇好”!
(费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