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起名泽民宁波地铁一号线泽民站那肯定要
2025年10月21日 热点资讯
刺史祠前古木凋,鸟啼蝉噪景逾幽。
千年唐社知何在,不敌江乡一郡侯。
聊了四天望春桥站了,让我们继续沿地铁1号线向市区进发,今天来到下一站,泽民。
泽民站因此处曾经的泽民庙而得名,开篇的那首诗便是万斯同的《题泽民庙》。诗中的“刺史祠”指的便是泽民庙。除万斯同外,咱们的老熟人王应麟,王安石也都为此庙题过诗。这么多名人来此都要感叹一番,到底这个泽民庙有何背景呢?为啥要叫他“刺史祠”呢?让我们边逛边聊。
泽民庙,最初是为纪念唐朝大历年间明州刺史吴谦而造,所以又叫“吴刺史祠”。吴谦,字德裕,官至水部员外郎,一听这名字,大家应该能感觉到,他是“水利专业毕业”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就任咱宁波刺史期间他开湖治水,善政爱民,福泽宁波百姓,所以在他死后,大家还常感念他的功德,自发的祭祀。直到宋庆历年间,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在他的授意下,老百姓们积极奔走,于城西九里堰这儿,当时也叫“水仙湾”,择一风水良地,终于为吴谦修建了祠堂,取名“吴刺史祠”,因他生前的治水功绩,所以后来人们也将这刺史祠称为了“泽民庙”。在这面河临水之地,名为“泽民”的庙中,祭祀吴谦福泽万世之功,我想这应该是对他最高的崇敬,也是他最好的归宿了吧。
既然说到了吴谦,大家是不是能想到另一个名字跟他发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人,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他,他也当过宁波的父母官,也擅长水利,更巧的是,在他死后也被咱宁波的老百姓请到了这泽民庙中,永世祀念。
没错,他就是南宋时期宁波的父母官吴潜,那个修造了水则碑,大西坝,和高桥的吴潜。吴潜自幼聪颖过人,又勤于学习,小小年纪就以诗文书法闻名乡里。长大入仕后更是成绩斐然,远的不说,对于咱宁波,你以为他就单单建了个“水文观测站”,堆了个坝,重修了座桥吗?
泽民庙址后改为泽民小学,今宁波达敏学校位置
首先,吴潜可以说是位民族英雄,宝祐四年,他被朝廷任命为沿海置制大使,镇守宁波。南宋后期,一群来自高丽和日本的海盗在东南沿海十分猖獗。吴潜上升宁波后,订立义船法,广泛征集民间船舶充作战船。设定水军的“海上十二铺”,也就是在沿海各地建成十二个军事堡垒,构成一个海上防御长城。这种“军民一体”的联防,沉重地打击了沿海倭寇。也让他成为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抗倭英雄。
同时作为水利专家的吴潜,在担任浙东制置使时,修建了洪水湾塘三坝,外泄江潮,内增官池蓄水,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为了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外吴潜还在鄞江修建了“吴公塘”、于南乡陈婆渡建楝木碶,永丰门外筑北郭碶,南门外奉化江北岸重建澄浪堰等等等等,这些13世纪的水利工程,历经800年风雨,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泽万民,造福后人。
泽民庙旧址边,如今的泽民阳光小区
后世人们感念他的功德,纷纷建庙纪念,比如曾经在水则碑旁平桥头的平桥庙,就是专门用来祭祀吴潜的,到了清同治年间,老百姓们又将他请入了泽民庙,或许是觉得“泽民”二字更加的适合他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也聊得差不多了,昔人已逝,昔庙已失,坐地铁上下班的朋友,每次经过,别忘了透过这“泽民”二字,好好的怀念一下这两位惠泽黎民的好官吧。明天继续泽民站,聊聊一帮牛人的故事。
DEEPIN宁波,跟我坐着地铁逛宁波,感受宁波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