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孙祖什么李日升万分景仰徐帅指挥若定一
2025年10月21日 热点资讯
前些日子,临沂市举办红色文化座谈会。来自北京的一些革命元勋的后代参加了会议。黎玉之子李小弟同志在发言中谈到,徐向前元帅在沂蒙山留下了光辉足迹。他和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沂南东高庄旧址,多数房屋已经倒坍。希望我能抽空去看一下,向政府还有社会各界做一些呼吁。其实,我是很为难的。离开政府十多年来,成天忙于企业管理、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已经远离三界,不在五行中。但是,一提到革命元勋,一接触红色文化,我还是老泪纵横,热血沸腾。于是,我就踏上了这次神圣的红色之旅。东高庄离我们并不远。他是沂南县孙祖镇的一个山村。离镇政府驻地一点五公里,离县城十公里。从临沂大学出发,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距离是有长度的,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感知。当我们过多地去追求当官和赚钱的时候,我们就会与革命、与群众、与初心越来越远。即使不当官,不去赚钱,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胸怀、层次和境界,也很容易迷失在当下。我的内心是十分惭愧的,惭愧于成天忙于一些不值得忙的烦务之中,没有早一天成行。今天一大早起来,泡一个热水澡,弹去昨日的风尘,坐上心爱的斯玛特,在关键的时候转几个弯,便来到了东高庄附近。东高庄附近没有什么红色标志。就是在上东高庄的大路上,我们能够看到的,也多是豪华宾馆、温泉洗浴和特色产品之类。来东高庄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这里曾经是徐向前元帅指挥战斗的堡垒,曾经是抗大一分校培养领导骨干的基地,曾经是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我想,在我们行车的路上,在我们即将到达的庄前,是应该有一个指示牌的。哪怕是在五颜六色的各种指示牌中,这个指示牌不是很显眼,只要我们心中有向往,它就可以引导我们找到目的地,找到心灵的归宿。渐行渐进,东高庄就在我的眼前。在庄前,是需要停足的。因为只有停下足来,我们才能看到,流经东高庄的金马河,是如何将涓涓细流,汇到汶河,流经沂河,冲到东海,激荡人们心胸的。我们才能看到,东高庄西边的九子峰,像九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手拉着手,演绎着捉迷藏、打鬼子的故事。徐向前元帅指挥的九子峰战役,就是在这里打响的。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军号声、喊杀声和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担架队、运输队和情报队前拥后簇,奔赴前线。现在,风停了,烟散了,一切归于平静。
走到庄里,有五位大爷在依墙聊天,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麻成计、麻月文、邵泽树、岳修陆和王秀荣。我说明来意之后,他们是那样的热情,热情得使我感觉似到了家,见到父母一样亲切。他们为我介绍了徐向前元帅的爱民如子,村民们对子弟兵的鱼水情深。村里到现在还流传着徐帅为房东送大衣,为产妇献牛奶、为村里新生儿起名和为了稳定民心,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把战马拴到村里去的故事。从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徐向前元帅的万分崇敬,是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限感恩,是对建设红色纪念地的恳切期盼,是对老百姓幸福、安康、快乐的美好向往。王秀荣大爷的腿脚不好,他还坚持着领我来到了徐向前元帅故居,并为我找来了看护故居的、当年老房东麻文恒的儿子麻成平。麻成平大爷今年已近七十岁了。他孤身一人,既在这里看院,也在这里吃住。他热情地给我介绍了当年的情况。这里曾经是一座别具民国特色的小院。小院的大门朝东,自然西屋也就成了正房。徐向前元帅就在这里吃住、办公和指挥战斗。在徐帅的对面,是罗荣桓元帅的住处,在罗帅住处的南面,是曹秘书和其它同志的住处。除了徐帅的故居,其它的房子,都已经倒坍了,倒坍在历史的风雨里,倒坍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之中。
就从这个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出发,徐向前元帅在他的战友们支持、配合下,整合了山东纵队、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和苏鲁豫抗日支队等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既为敌伪办事、又为我方服务的“双面政权”,并促使国民党政权民主化。指挥了著名的孙祖战斗和苒山战斗、冶源战斗、五井战斗等无数战斗,毙伤和俘虏日军中将松井山村以下近两万名,伪军两万五千余名。他们心里有人民、有信仰、有未来,才有大海的胸怀、钢铁的意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为了和平而战,为了民族而战,才赢得了胜利,赢得了人民,赢得了人民共和国光辉灿烂的未来。在瞻仰徐向前元帅故居快要结束的时候,不知哪位热心的村民,又为我找来了东高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克利。张书记高中毕业,在村里教过小学,干支部书记已经十多年了,他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张书记介绍,东高庄村是著名的红色堡垒村,这里不仅居住过徐向前、罗荣桓元帅,还居住过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山东战时工作执行委员会主任黎玉和陈光、肖华、陈士榘、王建安、罗舜初、周纯全、李培南、孙继先等重要领导人。可惜,他们的住处,有的已经翻建为民房,有的已经改建为小卖部,有的已经成为废墟。只有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不倒,还像历史丰碑一样,依然矗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张书记又陪我考察了抗大一分校的旧址。旧址只保留了三间,现在已经改造为砖瓦房。其实,这里的老房子是用石块砌墙,用黄草苫顶,还有檐牙高啄,勾心斗角。与旧址相连的是村党支部办公室,与办公室紧挨着的就是徐向前元帅的故居。在不到三十平方米的旧址里,有抗大一分校的展览。据展览介绍,抗大一分校一千三百余名师生,在校长周纯全和政委李培南的率领下,唱着“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的校歌,历时四十三天,行程三千多里,从晋东南来到了东高庄。学校以这里为中心,共举办六期培训班,培养了一万四千余名党政军领导干部。从这里走出的学员,为抗日根据地建设,为解放战争胜利,为建设新中国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抗大一分校留下了红色基因,演变成滨海建国学院、临沂师范学院和现代的临沂大学。我作为临沂大学的一名教师,抚摸着旧址的石碑,内心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在东高庄的村前小山坡上,向人们展示的是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我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是与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利用歌曲创作与传唱等形式,鼓舞和引导群众分不开的。这里有刻着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纪念亭,有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原山东省政协主席李子超和《跟着共产党走》歌词作者沙洪的题词石刻,还有沙洪同志骨灰安放处。这首歌,是为迎接建党十九周年和抗战三周年,由抗大一分校作者沙洪和王久鸣在东高庄共同创作的。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像插上了翅膀,从东高庄唱遍沂蒙山,从沂蒙山唱遍全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唱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唱到今天,而且,还将继续传唱下去。《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曲的原名叫《你是灯塔》。我认为,在这最高的山坡上,是应该有一座永不熄灭的红色灯塔的;在灯塔下面,应该有一块刻着入党誓词的大型石雕。在石雕的前面,应该有对党宣誓和传唱革命歌曲、接受红色教育的广场。太阳就要落山了,我的这次红色之旅也将结束。一阵阵秋风吹来,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周边的树木刷刷作响。回望徐向前元帅故居和抗大一分校旧址倒坍的房屋,心里不免有些戚戚然的。这里,有九子山,有金马河,有山有水,自然生态优美。这里,有徐向前元帅故居,有抗大一分校旧址,有《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有一心跟党走,勤劳、朴实、勇敢,又不乏创新精神的人民群众。这里还有,当时不足300人的小村庄,30余名牺牲的烈士和60余名参军的好儿男,未了的心愿,默默的祝福。东高庄所在的沂南县,又是沂蒙山的腹地,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做一个规划,逐步将东高庄打造成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创业培训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成弘扬沂蒙精神的重点园区,打造成全国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的实践基地,打造成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红色经典。现在,做一个规划要钱,修修通向纪念地的道路要钱,疏通金马河等公用工程要钱,修缮革命元勋的故居要钱。更不用说,构筑红色灯塔,拓展纪念广场,新上主题展览,建设特色民宿,争创红色旅游特色小镇,需要大笔的资金。我们可以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是人民的寄托,政府的责任。我们也可以吸引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投资,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积极可行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投资,不仅为党和人民做一件有功德的的好事情,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在去东高庄的考察过程中,万分景仰,徐向前元帅等老一代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指挥若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回临沂市区的路上,一声叹息,谁人可以到这里投资。“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让我们以老区人民睁大的眼睛和张开的双臂,热情地期盼着吧。
(本文作者: 李日升,临沂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