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数据

起名唐业蓬安检察官唐业修的另类人生

2025年10月21日 热点资讯

他本是一名检察官,却在常人看来与专业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不时爆出新闻:从事文学创作引起省委领导关注、创作检察官之歌填补全国业内空白、状告国内知名杂志社引起全国轰动、敲开微电影编剧大门其作品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最佳导演奖!

他叫唐业修,四川省蓬安县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办公室主任。

12月10日,南充市微电影协会成立大会上,他当选副秘书长。

(一)

一封投诉信惊奇千万人

“1987年10月12日,新城小区公安局治安科依法拘留了陈玉凤,以妨碍公务罪对她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6月9日,一辆警车呼啸着开进新街二小,将犯罪嫌疑人熊士清拘留,同月17日经嘉鱼县法院批准逮捕,同月29日被嘉鱼县公安局批准逮捕。“

时光倒流。1999年3月8日,蓬安县检察院女检察官们,为欢度“三八”节,准备前往当地白云山游览。一帮女同仁们开玩笑问他:唐主任,你今天为你爱人准备了什么过节?一句话,勾起时任蓬安县检察院政研室副主任唐业修的一桩心结。

当年“三八”节第二天,唐业修就此写了封投诉信,并制作15份,分别寄往中、省消协和《知音》杂志和一些媒体。他在投诉信中列举《知音》所载两篇特稿文内法律错误,并向《知音》索赔7元钱,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年3月底,《蜀报》率先披露此事,接着,《成都商报》、《商务早报》、《中国工商报》、《武汉晨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以及《南充日报》等纷纷报道此事

(二)

一部微电影感动千万人

今年12月10日,南充市微电影协会成立。大会上,播放了一部名为《我的“儿子”我的“妈”》的微电影。短短20分钟的一部微电影,令在场人唏嘘不已,不少人因为感动而流下热泪。

蓬安县乡下有一名17岁的罗姓青年,由于父亲犯法坐牢,母亲离家出走,他因此辍学。在社会上流浪期间,罗某结识了几个同路人。2011年5月17日这天,罗某几人相邀来到村里一枇杷园偷摘枇杷,结果被主人发现,手机因此被没收。

恼羞成怒的罗某不甘心,两天后邀上他人来到县城一所小学门前,将中午放学的小学生们作为发泄的对象,把两名四年级的学生强行到到附近山上,持刀威胁抢走300余元。罗某很快被捉拿归案。

由于其还未成年,蓬安县检察院决定派“代理检察官妈妈”对其进行感化教育。时年26岁的女检察官林燕与罗某见面后,罗某发话“你有男朋友没得哟,还给我当妈妈,有没有搞错?”

碰了灰的林燕没有退缩。为教育罗某开始了走访。得知罗某家的变故,以及学校老师的惋惜后,她倾尽心血感化挽救罗某。最终,蓬安县检察院检委会讨论表决,作出对罗某不起诉决定。

罗某得知消息,泪水夺眶而出。在林燕的帮助下,他复学努力学习,后来考上大学。

唐业修以此案例为素材,于2013年创作并编写微电影剧本《我的“儿子”我的“妈”》。“其实,这个剧本的原形不仅仅林燕一人,在院里,‘代理检察官妈妈’是一群人。“唐业修说,正是她们的感人事迹,帮助他尝试微电影剧本创作并一举成功。

由当地电视台完成拍摄的此部微电影,当年参加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一举获得“最佳导演奖”。

当年秋天,全国最高检察院于北京举行展播颁奖仪式,唐业修与检察长杨元勇一道前往参加。接过奖牌后,杨元勇应邀发言。他在题为《爱,让中国梦检察篇章充满春天的温暖》发言中,客观介绍了本院“代理检察官妈妈”活动,并对唐业修的努力予以肯定。

以此为突破口,近两年来,唐业修先后策划系列微电影编剧,诸如《退证》、《五天五夜》、《亲情号码》等。在圈内得到好评。

(三)

一幅微广告警醒千万人

《不要拆了别人一座房毁了自己一个家》。这是去年下年,四川省检察院举办的“三微”比赛一等奖和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一等奖的作品,它的作者正是唐业修。

“其实,这幅作品严格来说,既是微广告、又有点像微电影。”唐业修说,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该幅作品去年下年再获全国最高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三等奖。

弘扬主旋律,助推正能量,是唐业修这么些年来创作的动力,早在1995年,他发表的报告文学《失足少年跨进大学门》,即在成渝两地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引起时任省委副书记杨崇汇的关注。

这几年,蓬安县检察院办理过诸多职务犯罪案件,其中不少与拆迁相关。去年,该院办理的营山县白塔片区系列拆迁案,涉案人员达20多。其中包括县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国土所长、统征办主任等。

“真没有想到,堂堂公安局副局长,为了在拆迁中分得一杯羹,竟然铤而走险为当事人办理假户口。”获悉此案中有4人已被判刑,唐业修感慨不已。而促使他下决心创作微广告进行法制宣传的,还有另一起相关案件。

2014年,仪陇县新政镇发生的一起拆迁案中,20余名涉案人员被立案,退还涉案金额达3个亿。

受此案启发,唐业修问世微广告作品,并将其取名《不要拆了别人一座房毁了自己一个家》。

当年底,该幅微广告参加全国检察院系统预防职务犯罪“三微”大赛,获三等奖。据称,评委们在评选中认为,该幅广告立意新,警示作用一目了然。

(四)

一本连环画教育千万人

2013年,唐业修在院检察文化建设上再投重磅炸弹,由他主编和撰稿的《检察官在身边丛书》问世。其中一本《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连环画,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

当年夏天,该院邀请省内新闻媒体,就检务公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间,连环画《两张借长引发的风波》,成为与会人员的见面礼。

作为该本连环画的主编和撰稿,唐业修近些年将自己业余创作的基调,定位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上。

上世纪中期,蓬安县河舒镇女村支书范琼花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她因此得以当选全国党代会的代表。不为人知的是,范琼花的出名,与唐业修有关。

2002年,一部以范琼花为原型的电视剧《乡村故事》,搬上银屏并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剧的问世,起源于唐业修写给四川省委一位领导的信。唐业修在致这信领导的信中说:范琼花的事迹感人,应该将其事迹拍成电视剧。这封信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转省委宣传部。

《两张借长引发的风波》连环画,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2011年春节前夕,一辆载有南充民工的小车在山西境内发生车祸事故,事故导致两死多伤。事发后,在当事者家人的干预下,围绕民事赔偿竟然演绎出一场虚假诉讼,从而令当地不得不抽调市、县两级公安、检察机关的力量,在蓬安、兰州、大连三地协同办案。

最终,这起罕见官司尘埃落定,3名始作俑者分别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当当事人服刑期相继临近时,这起曲折的案件却始终令唐业修挥之不去。

去年10月,他在主编《检察官在身边丛书》时,将此案例编成连环画纳入丛书,从而令“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一案,得以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和面貌向外界披露。

(五)

连环画曝出案件冰山一角

几天后,我省部分史学者云集蓬安。当天,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在当地挂牌。旨在深化司马相如研究、传承巴蜀文化的该研究会组成人员,吸纳了业界众多精英。

同天举行“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上,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向与会者赠送的《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连环画,成为研讨会上另一道风景。

人们这才注意到,主编并撰稿此连环画的,是研究会的理事唐业修。

如今连环画少见,用案例通过连环画宣传法制,硬是用心良苦。”与会者翻看连环画后,予以积极评价。(刘德华 李波 唐建东文/图)

教育信息化论坛杂志网站

农家科技杂志

广东蚕业官网

农家科技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