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新房子装修开裂我为群众办实事丨老房改
2025年10月24日 热点资讯
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存在纠纷难以避免,解决邻里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解开双方心结、以和为贵、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友善、团结的邻里关系。
近日
浦口法院桥林法庭成功处理了
一起邻里纠纷案件
让一场可能因房屋改造引发的矛盾
得到了妥善化解
案情简介
原告林某某与被告佴某某原系邻居,双方自建房屋共用一道主墙,该主墙系被告佴某某于1994年建造,林某某出资2000元。2021年6月3日,被告佴某某将其自建房出售给被告吴某某,吴某某即对房屋进行装修改造。
原告认为
被告佴某某出售房屋,被告吴某某装修房屋均未通知原告,被告吴某某私自拆除承重墙,导致原告的房屋墙体开裂,要求被告赔偿其遭受的损失或者将房屋恢复原状。
被告吴某某认为
其拆除的只是辅助墙,并非承重墙,原告的房屋墙体开裂是因为房屋结构自身老化的原因,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双方各执己见,一时僵持不下
无奈之下,原告起诉至法院
要求被告赔偿其遭受的损失
或者将房屋恢复原状
那么,法官是如何处理调解的呢?
一起来看看
现场勘验
在详细询问案件情况及各自诉求后,承办法官张海霞考虑到邻里纠纷的特殊性,认为如果就此开庭裁判,不但不能彻底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且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双方生产生活及乡村和谐稳定,故第一时间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和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勘验,积极安抚双方情绪,着力减轻对抗。
送法上门
为防止“审理一案、三家结怨”的局面出现,张法官多次认真梳理案情,仔细研究房屋规划图,寻找新的化解突破口。考虑到原、被告均系星甸街道石桥镇居民,为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减少当事人讼累,增强以案说法的效果,张法官决定前往当事人居住地浦口区星甸街道高庙村进行巡回审判,变“坐堂问案”为“送法上门”,并邀请星甸街道各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群众代表旁听庭审。
释法明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能成为邻居,也是难得的缘分,何苦为了一点矛盾争执不下?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双方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聊一聊,互相说说你们的诉求,我们从中协调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庭审结束后,张法官一边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当事人选择,一边向当事人释明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性解决问题。
矛盾化解
在张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最终本着方便生活、团结互助、领里和睦的原则,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吴某某赔偿原告2000元,原告撤回起诉。因处理及时,一场因房屋改造可能引发的矛盾升级得到了妥善化解。
法官说理
大多数的邻里纠纷,往往是理解与沟通不够,互相之间缺乏谅解而互不礼让,最终由小摩擦碰撞演变成大纠纷。常言道,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建设美丽乡村、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浦口法院将持续延伸审判职能
多元解决纠纷
发挥法治助推乡村振兴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