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古诗连线小窍门诗人连线题怎么破
2025年10月28日 热点资讯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八章(上) 李白斗酒诗百篇当日贵妃娘娘对着盛开的牡丹,心情甚佳,便招宫里的梨园子弟到沉香亭前奏乐。唐玄宗笑道:“新花怎能用旧曲呢?”便命乐师李龟年速召李学士入宫。
这位李龟年说起来在唐诗史上颇有一席之地。杜甫诗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安史之乱后又逢的这位君,便是李龟年。他年轻时受到玄宗皇帝的特殊待遇,在东都洛阳为他修造了豪华的住宅,奢华程度甚至超过了王公大臣。岐王李隆范是玄宗的弟弟,好学爱才,善于音律。有一次,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做客,乐声刚起,他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乐音一变,他又说:“现在是楚音的流水板。”岐王均点头称是。演奏结束后,李龟年也不搭理他人,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师的帷幕,把乐师手中的琵琶取过来自己弹奏,看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杜甫大概就是在这种场合认识李龟年的。
李龟年带了人出宫要去寻李白,随从们都纷纷议论道:“这么大一座长安城,到哪里去寻李学士啊?”李龟年微笑不语,直奔城中最大的酒楼而去。才到门口,就听得楼上有人作歌道: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歌声中气十足,直送出两条街去。歌者不是李白又是谁?李龟年赶快大踏步上楼,只见李白独占一桌,已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前摇醒他:“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快随我去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酒客闻得有圣旨,都好奇地站起来闲看。李白半张醉眼,嘴里嘟嘟囔囔:“我醉欲眠……君且去。”翻个身接着睡觉,居然还打出鼾声来。众人不禁哗然,这分明是抗旨不遵嘛,好大的胆子!李白的忠实粉丝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里对这一幕有生动的再现,诗云: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面对鼾声渐高的李白,李龟年急得一跺脚,走到窗口向楼下扬手一招。七八个随从噔噔噔一齐上楼,不由分说地将李白抬下楼,扶上玉花骢,直奔宫门而去。李龟年骑马紧随其后。刚跑到五凤楼前,唐玄宗又遣内侍来催促了,赐李白“走马入宫”,抓紧时间赶路。这可是只有皇帝非常宠信的少数年迈重臣、贵戚才能享受的待遇!李龟年便可不必扶李白下马,而是策马一路小跑,直到后宫沉香亭。
贵妃醉酒
来到圣驾面前,玄宗见李白还未醒来,便命宫女含甘泉水喷之。被喷了一头冷水的李白从梦中惊醒,见已在天子和贵妃面前,大惊俯伏在地:“陛下恕臣失礼!”玄宗微笑着亲手搀起:“朕今日同贵妃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前来。”李白应道:“既然如此,请赐臣文房四宝。”一旁李龟年立即递上纸笔。李白醉意朦胧,大笔连挥,立成《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贵妃一看,诗中将自己比作眼前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又比作幻想中衣袂飘飘的瑶池仙女,不禁芳心大悦:“李学士醉中成诗,才华超曹子建远矣。”曹植七步成诗,是急智作诗的代表人物,但那是在清醒状态下完成的;李白酒醉而立刻成诗,难度更大。贵妃和玄宗这厢正在摇头晃脑地赞叹,李白那边手不停挥,片刻间又一首作好,李龟年双手奉上给玄宗,即是《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楚襄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只出现在梦中而已,哪及贵妃娘娘真实的花容月貌触手可及?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可做盘中舞,算得上绝代佳人,可李白说她还得倚仗新妆,素颜能不能入眼就很难讲,哪及贵妃娘娘天生丽质,即便不施脂粉也是绝色?其实,这个抑古扬今的说法并不是很靠谱,属于欺负古人不能辩驳。按照今天的审美观,骨感的赵飞燕应该更受广告商的欢迎,而玉环姐姐八成要去做减肥抽脂手术。唐朝以丰腴为美,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画上的美女都是珠圆玉润的。
李白被玄宗赐予“走马入宫”的殊荣,而这两首诗内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已足以回报皇帝。但他看起来兴致正高,显然没有要收手的意思,须臾之间《清平调·其三》也平空出世,方投笔捻须微笑: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三首《清平调》好比长江三叠浪,一浪高过一浪。玄宗拍手叹道:“爱卿之才,果非人间所能有!”当即命李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子弟丝竹并起,玄宗也亲自吹玉笛相和,一派靡靡之音、歌舞升平之象。贵妃大喜,一连敬了李白三杯西凉葡萄美酒,自己也赏脸陪了一杯。酒兴中娘娘随歌起舞,意态似醉非醉,恍若仙女下凡,这一段便称为“贵妃醉酒”,是后来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拿手曲目之一。
当下玄宗赏赐李白可遍游皇宫内苑的特权,又令内侍推了一小车美酒紧随其后,任其酣饮。自此以后,凡宫中内宴,李白每每被召,连贵妃也对他十分敬重。
仕途失意
大太监高力士对殿上当众为李白脱靴之事耿耿于怀,一直伺机报复,但见李白圣眷正隆,也无可奈何。一日,高力士见贵妃娘娘独自倚栏低唱《清平调》三首,一唱三叹,正在顾影自怜、大发花痴,赶紧小碎步上前,给她上眼药:“老奴原以为娘娘会对此诗怨入骨髓,不料竟然如此喜欢,实为不解。”贵妃诧异道:“此诗有何可怨之处?”高力士道:“娘娘可曾见过画图中,一武士手托金盘,盘中女子举袖凌风而舞,那便是赵飞燕。她乃汉成帝之皇后,宠幸无比,谁知竟与燕赤凤私通。李白以赵飞燕比娘娘,其心可诛。”
杨贵妃听了此言,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原来她认了胡人安禄山为义子,常出入宫禁,关系暧昧。据说安禄山曾经误伤杨贵妃胸前,留下了“禄山之爪”这个典故,还相传杨贵妃为了遮挡伤处,就发明了抹胸。高力士提赵飞燕此事,正刺中她的忌讳,于是心下怀恨李白,常在唐玄宗耳畔说李白好酒轻狂,无人臣之礼。唐玄宗见贵妃不喜欢李白,便不再召他入内宴。李白情知为人所中伤,再难被重用,只得借酒浇愁,与贺知章、张旭等人结为酒友,每日纵酒高歌,时人称之为“饮中八仙”。
前文对高力士的描写出自《警世通言》,一些细节禁不起推敲。在后世的演义小说中,宦官绝大多数是奸臣或弄臣的形象,但很多正史中记载的高力士却是位“千古贤宦第一人”。《资治通鉴》称其“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据说连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对他尊重有加,这在《全唐文》中被多处提及。《史纲评要》更是评价其为“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李白通家子侄范传正将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并亲自撰写《唐左拾遗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碑文,碑文中有“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的记载。一个是谨言慎行的侍从,一个是心怀天下的臣子,二人同受天子恩宠,按道理讲应该可以相安无事。不过人性复杂,李白与高力士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但李白很可能并不是因高力士进谗言而失宠的。
后人论到南唐后主李煜,总道“国家不幸词家幸”,否则就不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名句留给我们了。同样的道理,李白如果仕途得意,最好也不过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在诗歌创作上可能就难以登峰造极,中国文学史上会损失最辉煌的一颗巨星。他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实是我中华文化的福气。
唐朝的几位超一流大诗人,其作品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以至于有些诗句即使我们不知道确切的作者,考试时都可以按其风格蒙对连线题。本人总结李白的特点如下。
第一,想象力已经丰富到了非人类的程度,观察事物所站的角度都不是凡人能去的地方。
第二,大开大阖,气势雄伟,走的是纯阳刚路线,唯少林派九阳真经可比。
第三,可以把极大的数目词化成形容词的效果来用,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轻舟已过万重山”“尔来四万八千岁”等。这种用法只有他敢用,用得也最臻于化境,从来不怕数字大。
除此之外,李白的诗歌还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并且引出了很多的故事。欲知这个特点是什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