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消费城市

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李白为何在宋朝的评价很平

2024年02月18日 热点资讯

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李白,为何在宋朝的评价很平庸呢?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一起被郭沫若称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

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富有预见性。盛唐时期罕有匹敌。艺术性很高,个性特征显著。在唐朝时即享有盛名,可是这样一个天才诗人,到了宋朝却屡遭贬抑,这是为什么呢?

一、浪漫豪放的诗歌风格

首先,李白生活在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是一个富于理想与进取精神的时代,国力强大、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宽松,而且唐代等级观念、士族观念较弱。因此中盛唐时代诗人,事功精神强烈,向外用力较多、并不太看重自我持守。

其次,李白出生西域富商家庭,子女教育比较自由。活跃的商业经济和保守因循的封建秩序相矛盾,商人思想不太受传统礼教束缚,因而李白个性较自由、放浪不羁。他的诗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孤丘。”

再次,李白受屈原思想和艺术创作手法的影响,对其“骚怨”文学精神的认同,在创作手法上全面借鉴了屈原的艺术精华,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想象浪漫雄奇、他借用屈骚诗句、诗意,骚体化创作。

最后,李白深受庄子绝对自由、遗世独立思想的影响也很大,追求个人自由,一旦遭遇现实生活的挫折与种种打击,就在河流、山谷中寄托自己的思想。如“举怀邀明白,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诗句表现了这一思想。

以上几方面原因,形成了李白诗歌自由浪漫主义风格。而宋代人士普遍提倡一种有品节而又有涵养的精神,李白诗歌那种喷薄开张的情感抒发方式显然难以与这种内敛形态建立起联系。

宋人理学兴起,形成了崇性理而抑文艺、重义理而轻辞章的正统文学思想及“以理学为精神底蕴”的文风,总是用道德理性随时规范自己的举动,并以此为衡量事物的首要标准。对诗歌这一艺术样式,更以道德理性进行严格制约。

总体宋代诗学尚意重于缘情,宋人论诗,虽也主张“吟咏情性”,但常有“发乎情止乎礼”的限制,自觉抑制激情。宋人的克己复礼与李白极端的自由浪漫主义完全相悖离。

因此,李白诗歌首先从风格上难以被宋人接受。

二、与儒家思想的矛盾

宋代理学是以儒学为中心发展而来,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观点,受儒家思想很大,主张“温柔敦厚”“言志”,反对过多怨刺。

而李白诗歌则大胆而富有战争精神。比如《梁甫吟》《送别离》等诗歌都充分体现了这一诗歌特点。

而且李白思想体系来源庞杂,广泛接收各种该派思想。“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儒家思想他也有,但只取其积极用世的一面,对儒家的迂腐气和教条气予以摒弃。比如《嘲鲁儒》:

鲁叟传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这首诗就是通过嘲笑儒家老叟读死书不知活用,来体现了他的儒学观点。

李白对于道家老子“功成身退”的思想特别欣赏,奉为一生处世原则。这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也相矛盾。

李白还对庄子自由主义思想加以改造,从原本在封建势力面前悲绝望的心理,变为追求个人自由,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与反抗,他讲究自由平等。这也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思想相左。

对于唐朝流行的游侠观念他也加以取舍,钦佩游侠“不屈己,不干人”和“功成不受赏”的精神,对游侠不讲政治原则,则是不取的。李白赞美游侠,主要借此寄托自己既想建立功业,又不想受束缚的理想。因此李白的游侠是李白化了的游侠,这点在他的诗歌《侠客行》中有所体现。

总之,李白按自己性情和理想需求杂取各家,自成体系的思想和宋人独尊儒家的思想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诗歌体裁演变带来的差距

李白创作古体诗、旧题乐府多,而唐以后是崇尚近体格律诗的时代。李白诗虽然格调高迈、气象雄浑、行文飘逸,后人却始终觉其诗格变化少、内蕴的诗艺学问不多,“屡读觉易尽耳”,因此就没把它作为经典来研读。

元稹首开于诗法上贬李白之先河,认为李白在诗法上远不如杜: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苦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也就是说李杜二人的诗在气势、格调上不相上下,但在律诗结构、声韵、对仗上要输杜诗很多。

《文苑英华》的片面性和王安石的评价,对于宋人对李白的看法,也起到误导的作用。

综上所述原因,导致李白其人其诗在宋朝不受待见,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甚至对元代之后都有影响,直到明清时期,一部分文人意识到李杜地位的不平等,逐渐发声扭转了李白的地位!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