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
2024年04月01日 热点资讯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
“五子登科”,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过形态各异、寓意多样的“五子登科”铜镜。同时,民间也有张挂“五子登科图”的习俗。
那么什么是五子登科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登科”代指封建社会中,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被录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五子”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子。
因为在当时社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取士。据史料记载“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为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有五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登科及第。《三字经》中也曾记录:“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宋史》中有窦禹钧长子窦仪传记,书中曾记载,窦仪年少便凭借才华而闻名。北宋建立后窦仪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去世后被追赠右仆射,成为了一代北宋名臣。
他们的故事不断被传扬,最终五子登科,成为了众多古代学子内心中的美好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由于这五子相继进士及第,因此逐渐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