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就业目标

清华园里养狗多吗清华南渡大师群像与国家共

2024年11月14日 热点资讯

导读

“七七事变”爆发,清华园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这场战争,改变了清华学者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清华学者南渡西迁的心路历程,书写了一曲与国家共患难的慷慨悲歌。

01

北平变天,准备南下

1936年,清华大学决定在湖南筹设分校。2月,梅贻琦与顾毓琇等赴湖南,与湖南省主席何键洽谈,何键对清华在湘设分校大开绿灯,并希望首先筹设农学院。清华大学为稳妥起见,表示拟先设农业研究所,然后逐步改为农学院。

清华大学老照片

关于校址,原拟购圣经大学旧址,后因其索价六十万,清华无力承担,而由何键拨长沙岳麓山空地一百余亩赠与清华作为建校之用,何键与梅贻琦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1936年冬,清华秘密运送一批图书、仪器到汉口,每批十列车,每车约四十箱。这些设备、图书,成为以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非常重要的教学设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身处清华园的教授们,尚未意识到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天中午,冯友兰和几个朋友在北平香山饭店吃饭,下午回到清华后,有人给他打电话。说西直门关了,问什么事,冯友也不知道。第二天他才得到确切消息: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卢沟桥交火了。

事变发生至7月14日,清华校园内尚属平静。时正值暑假,清华一、二、三年级学生在西苑兵营集中受军事圳练,土木系大部分学生正在山东济宁实习,四年级已毕业学生,正为谋职业及准备研究院公费生考试,留校的有二百余人,教职员除少数南下参加庐山谈话会与作短期旅行外,大部分仍留校中。

7月27日这一天,对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任之恭来说,是一个特殊独特的日子,因为他早就定在这一天举办婚礼。这天早晨,他兴奋地骑着摩托车走到西直门。不料,城门紧紧关闭,城门外是等待入城的人们,守城的警卫部队长官根本不理会任之恭进城举办婚礼的请求。

任之恭心急如焚,就在这时,城门开了,放菜农进城运送蔬菜,任之恭假扮菜农机灵地溜进城内。他刚刚挤进去,城门就关闭了。他赶紧乘坐有轨电车到了欧美同学会,在那里与陶葆柽完成婚礼,本来有一百多亲友席婚礼,结果只到了几十人。冯友兰是主婚人,他沉着从容地讲了话。

7月29日,冯友兰、朱自清等清华学者得到确切消息:宋哲元(时任29军军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秦德纯(时任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昨儿夜里都走了,北平的局面变了!

一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全体师生的合影

8月,国民政府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临时大学。梅贻琦于8月底到长沙着手筹备,9月初在长沙成立清华办事处,在天津、南京、上海、汉口四处清华同学会的协助下,办理通知清华南下师生职员到长沙开学等事宜。

9月初,冯友兰和吴有训一同告别清华园。当时京汉铁路已经不通火车了,冯友兰和吴有训先到天津,沿着津浦路南下,在济南做短暂停留。9月22日,朱自清只身起程前往天津他。

11月初,吴宓和毛子水等人南下时,从天津到济南这一段不通车了。他们从天津乘船到青岛,乘坐胶济铁路线的火车到济南,然后再南下。

02

大师云集南岳

冯友兰和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到了郑州,碰上了剧作家熊佛西。冯友兰邀他们到馆子里吃黄河鲤鱼。冯友兰说:“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我们还是先吃一顿黄河鲤鱼吧!”

他们在馆子里饱啖了美味,心中却不免有一种怅然之感。熊佛西喜欢养狗,吃饭时他讲了许多关于狗的故事。他说。北平许多养狗的人家,人走了,狗没法子带,只好忍痛抛弃了。那些狗,虽被主人遗弃了,却还守在门口,望着空空的院子不肯离开。冯友兰说:“这就是所谓丧家之犬,我们不就是丧家之犬吗?”说着,大家不禁唏嘘慨叹,潸然泪下。

9月中旬,冯友兰到达长沙,马上投入到长沙临时大学的筹备工作中。

1937年11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文学院设在南岳。北大、清华、南开的教授们从不同的路径汇聚南岳。

西南联大的中国一流大师们

正是在这颠沛流离、战火纷飞的艰难环境中,冯友兰开始了他构思和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的工作。

摆脱了沦陷区的阴云笼罩,大师云集南岳,心情稍稍放松下来。有一次,教授们在饭厅吃饭,菜太咸,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说,菜咸也有好处,可以防止人多吃菜。闻一多随即用汉儒解经的套路说:“咸者闲也,所以防闲人多吃也。”大家听后大笑。

冯友兰和临时大学的学者游览衡山,拜谒南岳二贤祠。二贤祠建在方广寺旁,为纪念宋代张栻和朱熹聚会论学而立,二贤祠的嘉会堂上挂一匾,上书“一会千秋”。冯友兰游二贤祠,“对当时之巨变”感触不已,吟诗二首:“二贤祠里拜朱张,一会千秋嘉会堂。公所可游南岳耳,江山半壁太凄凉。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华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

之所以说南渡事哀,是想起“永嘉之乱”晋人、“靖康之变”宋人南渡的往事。当时,日军步步紧逼,大片国土沦丧,政府、大学搬迁西南。此诗是冯友兰怀古伤今而作,道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沉痛心声。

03

再度迁徙壮举载入史册

1937年上海沦陷,12月13目,南京沦陷,武汉震动,长沙成为后防重镇。长沙小东门车站被炸,学校不能安稳上课,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徙。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在各地成立招待处。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时,女生以及体检不合格者、不愿步行者,由长沙经粤汉线南下至广州,转香港、海防,通过滇越铁路到昆明。赴滇女生由樊际吕、梅美德、钟书箴率领,三人并负责护送教职员眷属。另有冯友兰、陈岱孙、朱自清、钱穆、郑昕等教师十人,经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今友谊关)进入越南,到河内转乘滇越铁路赴昆明。

清华大学一些南度的大师们

其余师生组织成“湘黔滇旅行团”,徒步去昆明。旅行团采取军事管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特派黄师岳中将担任团长,指挥一切,同行教师有闻一多、许骏斋、李嘉言、李继侗、袁复礼、王钟山、曾昭抡、毛应斗、郭海峰、黄钰牛、吴征镒共十一人,组成辅导团。

冯友兰、朱自清一行,快到越南边境时,冯友兰出了意外。车到离镇南关不远的凭祥县城,穿过城门的时候,他的左臂碰在了城墙上,到河内一家法国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左上臂骨折,只得住院治疗。于是,冯友兰在河内住了一个月的院。冯友兰住院,陈岱孙、朱自清陪同,直到冯友兰的弟弟冯景兰来到后才离开。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在昆明东郊贤园进行简单休整,从东门进城。从1938年2月20日出发,到4月28日到达昆明。“湘黔滇旅行团”历时六十八天,陆路全程一千六百余公里,二百多师生步行约一千三百公里,前后共计三千五百里左右的“长征”至此结束。

这成为西南联大的一大壮举,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中国教育史奇迹。

来源:新周报

饮食保健杂志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期刊官网

农村科学实验电话

中国宽带杂志社

丝路视野期刊

黄土官网

饮食保健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