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检测系统

神仙道起名哪吒是西域佛教中的一位神祗

2025年10月21日 热点资讯

哪吒形象来源及流变隋唐时期传入中国

一提起哪吒,闪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小英雄形象,他已经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娃娃神。然而哪吒并非来自中国本土,而是西域佛教中的一位神祗。哪吒,原本写作哪吒,这个词是梵语Nalakdvara (全名那吒俱伐罗或那罗鸠婆)的音译简称。哪吒之名为中国人所知,大约可以追溯到隋唐五代时期,当时的一些统治者崇尚佛教,佛教僧侣也积极地翻译佛经宣传教义,哪吒随着佛经的翻译辗转传到中国。

根据翻译的佛经《毗沙门仪轨》网记载,哪吒本是北方天王(Vaisravana) 的第三子。北方天王是一位护法神,他的儿子哪吒的身分也是护法神(《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有记载),其形象是三面六臂的鬼王。北方天王大盛于唐代,主要是作为战神来崇拜,因为唐朝国力鼎盛,皇帝积极向外征战,烽烟不断的战事使得毗沙门天王信仰逐渐普及,哪吒随着其父亲知名度的提高,也渐渐地为大家所熟悉。中晚唐时期,哪吒显圣的故事首先在寺院中出现。晚唐郑綮《开天传信记》云:“(唐高僧宣律)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

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邃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8:‘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律日:‘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日:‘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求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此记载交代了哪吒担当护法之职,而且哪吒自述与毗沙门天王为父子关系,这种说法显然受到了翻译的佛经的影响。有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尔时哪吒太子,手捧载...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

以上文献的记载已经明确交代出哪吒的身份,其性格品质也有了初步的定位。哪吒是护法神,他手捧战戟,肩负重任,神威赫赫,能缚恶人等。他所护持的是佛法,佛主张普渡众生,劝人为善,由此也奠定了哪吒正直、除恶扬善的美好人格。这些性格特质与哪吒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特点一脉相承。

宋元时期哪吒故事初步发展

随着宋代普济《五灯会元》的普及,哪吒剔肉还父的故事随之出现。“那(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叫这一故事在《封神演义》的哪吒情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哪吒的内涵更加丰富。此外,由于释道相互渗透,哪吒这位神衹在宋代就为道教所吸收,转而成为具有降妖伏魔、驱邪避凶等神格的道教神衹。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身份就由原来的佛教护法神变为转世的神仙道童灵珠子。哪吒由佛入道的变化影响了后世对哪吒神的信仰,因为后代对哪吒的信仰主要源于《封神演义》。

宋末元初,哪吒的故事有了新的发展。在元人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写到: 小圣乃哪吒神也,为因小圣降十大魔君:八教师陀鬼、铁头蓝天鬼、独角逆鳞龙、无边大刀鬼,更有四魔女,天魔女、地魔女、运魔女、色魔女,为降众多妖魔,加小圣八百八十一万天兵降妖大元帅,手下有副元帅野马贯支茄,首将是药师大圣。

统领天兵,镇玉结连环寨,非小圣之能也...俺这壁哪吒出马。三头贴贴。六臂辉辉。三头贴飚显神通,六臂辉辉降妖怪...哪吒神怒从心上起,可早变化了神威。显着那三头六臂。六般兵器,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飞。我见那哪吒神有气力,显出那变化容....《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继承了《毗沙门仪轨》中哪吒的外在形象一三头六臂,这种奇异的外貌为哪吒增添了不少威力,并且出现了六般武器,只是没有指明具体名目,但是已经显现出向神魔小说中哪吒形象过渡的痕迹。此外,杂剧中的哪吒从最初佛典中的护法神跃然而变为一位神勇的小战将,降魔捉妖,本领非凡,叱咤风云。

剧中还粗略地描绘了哪吒降妖的具体情形,所降妖魔为十大魔君,这在哪吒形象流变的过程中大约是第一次。这一描述极有可能启发了之后《封神演义》一类神魔小说,哪吒冲锋陷阵、厮杀斗法的英雄行为就是哪吒降魔捉妖的延伸与扩充。

《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只是哪吒为三头九眼八臂。另外,此时的哪吒已经被附会为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靖之长子名为军吒,而《封神演义》中称作金吒。李小荣在《哪吒故事起源补考》中指出,之所以给哪吒的长兄取名为金吒,是和李靖次子木吒有关,“金木”正好反映了中国古代五行之说。”

哪吒化身之所以选择莲花这个意象,是与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有关。莲花,又叫莲、荷、荷花、芙蓉等。莲花是佛门圣物,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佛教所宣扬的解脱、渡达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从尘世到净界的过程,则恰似莲花从淤泥中生,所以佛经常用莲花作比。超凡不用肮脏骨,入圣须寻返魂香。”作者用莲花化身的典故写哪吒,是佛教与道教影响所至,并且借助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来表现哪吒高洁、超凡脱俗的人格。

哪吒的死体现出“悲剧”色彩。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最严肃的一面,展现的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是抗争,在这抗争中显现了人的伟大的精神。”哪吒的死亡是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死,他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着精神力量的失败,哪吒与根深蒂固的封建痼疾作抗争,冲突力量是如此悬殊,他的抗争也是如此艰难,但是哪吒的死亡展现给人们的不是绝望与丑恶,而是崇高与悲壮之美,他的死为冷酷的封建父权敲响了警钟。

生命是可以被剥夺的,但生命的尊严和自由是不可剥夺和征服的。个体生命也只有在超越有限的羁绊中,才能获得永恒。重生后的哪吒像凤凰涅檠一样得到了永生(哪吒肉身成圣)。凤凰自焚,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同样,哪吒经受了剖腹、刳肠、剔骨、自毁其身的剧烈疼痛之后,几经周折才得到再生。哪吒重生后,佛祖授之以密法,使其变得灵通广大。这样的哪吒才能降妖伏魔,才能辅周灭纣,才能建功立业,才能成为天帅领袖,一言以蔽之,哪吒才能实现其生命的价值。

所以,对哪吒来说,生命之意义并不表现为卑弱,而表现为壮美,他对于生命的热爱远超过对生存本身的占有,甚至为了生命的意义而宁愿放弃生存。

中国照明电器杂志社

上海商业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