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拼音怎么打旅游旅行
2025年11月05日 热点资讯
旧友是文化人,多次纠正我的“旅游”发音,说是“旅行”更有文化。我赞同他,但是身上的俗气免不掉,随口还是“旅游”,唯有见到他时才有些警觉而改口“旅行”了。旅行确实扎实些,旅游确实浮华,好像前者有内容,后者就是拍照、大嚼和尿尿,疲惫不堪睡觉。至于学术上的区别我还真说不出,恐怕要抽时间研究一下《说文解字》或《辞源》的,也熟悉一下训诂。
平生爱入大川游。黄山一年四季去过五次,哪个季节重复了一次却忘记了。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和冬季那次。汽车颠簸半日,引颈看看四周窗外,都是平庸的翠绿,没有丝毫图片上黄山的气息,正感疲惫时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再引颈时,前方突现仙境,只见远远的青灰色的攒聚又被淡淡的云雾纱罩,已仄的太阳呵护着,我惊呆了,心动加速,半立座位上颈子逆行扭转,瞪着眼睛盯着她不肯放过每次山路折旋。黄山真的到了!因为是独行,黄昏下车便选了一户农家住下,压住激动,淡定地和房东共餐,尽快融洽感情,夜深了便像家人一样参与他们炒茶,记不得了,好像叫杀青,也像房东那样伸手在滚热的一米五直径的柴锅里迅速翻动青青的茶叶,炒好后是竹篾里摊晾,帮房东把晾好的茶叶装袋,塑料袋子上印着“黄山毛尖”,斤半一袋十五元,我不会喝茶,买下三袋送朋友。劳动着像家人一样聊着也融进去了,话题平淡过渡到上山下山,几多景点,更愿意听着他们生硬的普通话不经意透给我的村俗里规,直到后半夜,这就开始体验黄山了。冬天的那次早上进山仍是独行,满山的银装裹翠,天空深灰色,簌簌地落着大雪,石级润湿,二十米外不见了去向;举目四望,空无一人,偶尔听到一声:喂~~~在空寂浩淼的仙境荡漾,是雄性,空谷足音,好珍贵也好亲切。看来他是寂寞,或是游客。那声波也改变着雪片计划的落点。
这样的应该算是旅行吧?恐怕还不够,缺少了深度,尤其是感受的深度。是否还要上升到理论?还要找文化旧友确认一下。
软件短信提醒,每天特价菜场上新,大白菜三斤一分钱,土豆一斤八毛,松花蛋三十个十五元……不是神仙,还得顾嘴!